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呼吸衰竭 >> 疾病病因 >> 正文

诊疗常规新生儿气漏的正确处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9-12-20 12:08:08

新生儿气漏(airleakofthenewborn)是指由于肺泡内空气外漏而造成的病症,包括肺间质气肿、气胸、气腹、心包囊积气、纵隔腔积气、皮下气肿与全身性空气栓塞症。

由于肺泡的过度膨胀和肺泡壁破裂导致空气外漏形成,通常与过高的压力或不均匀的换气有关,但亦可为自发性,即无明显外因。高危因素有:

1.呼吸道疾病

气道梗阻;肺代偿性过度充气,如肺发育不全、肺不张等;肺部疾患,如肺透明膜病、吸入综合征、肺部感染、慢性肺疾病等。

2.出生时急救复苏

医源性肺脏破裂。

3.应用呼吸机

吸气压力过高;呼气末期压力过高;呼吸不协调,出现人机对抗;气管插管位置不当等。

4.其他

对侧膈疝;先天肾发育畸形;神经肌肉性疾病等。

1.症状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气促、喘憋、发绀、呼吸停止。

2.体征(1)肺间质气肿:

指气体在气道外和间质的集聚,可以表现为全肺病变、单侧或单肺叶病变,全肺性病变与早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难以鉴别。多与呼吸机使用有关,愈早产的婴儿因肺脏含较多的结缔组织以及肺泡发育不完善,故发生肺间质气肿的危险性愈高。

肺间质气肿较轻的,常无明显症状。病变较广泛的,患儿表现呼吸窘迫,呼吸音减低。血气可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胸部X线可确诊,表现为过度膨胀的肺组织中,多处出现小气囊而形成网状影。

(2)纵隔积气:

指气体在纵隔中的集聚,常因肺泡破裂后,由于形成类似“活瓣”结构,使空气不断经由纵隔腔胸膜的破孔进入纵隔腔而形成。少数病例则由食管破裂引起。也可以由肺间质积气发展形成。

少量纵隔腔积气在临床上无症状。积气量多则引起呼吸困难、发绀、听诊心音遥远。胸部X线可看见集于纵隔腔的空气而确诊。另一特殊表现为空气围绕于胸腺四周,将胸腺抬起,而形成“船帆样”阴影。大量纵隔积气也可致膈下气体集聚形成气腹,或气体进入皮下形成皮下气肿。

(3)气胸:

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发病率在足月正常新生儿约为1%,其中仅10%出现临床表现。患有肺透明膜病、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婴儿,气胸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呼吸器正压通气的使用使之发生率增加,约为20%~40%。气胸15~20%表现为双侧,2/3表现为单侧气胸。

气胸对心肺功能影响的大小,视胸腔气体量的大小、气胸形成的快慢及原发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不同。少量气胸通常胸膜腔被占据不足15%,中量气胸15%~60%,大量气胸超过60%。较重且发生较快的气胸可出现呼吸窘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发绀、心跳缓慢或呼吸暂停。临床可见患侧胸廓饱满、听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左侧气胸听诊心脏时,可见心音遥远、心音右移等。

(4)心包腔积气:

指气体在心包腔集聚形成,较少见,甚少自发性,通常与纵隔气肿伴行,一般为呼吸器使用或急救不当引起。小量积气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压迫心脏,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甚至心搏骤停等心脏压塞表现。

(5)全身性空气栓塞:

为罕见、死亡率极高的病症。由过高的呼吸器压力引起,故常伴有其他气漏的现象。临床表现为病情急速恶化而出现苍白、发绀、低血压与心跳缓慢,患儿可于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死亡。

(6)皮下气肿:

触诊时可于皮下摸到有如碎冰、握雪的感觉,需注意其他合并出现的气漏症状。

3.实验室检查(1)胸部X线:

胸部X线可明确诊断。

(2)透照法:

应用冷光源透照胸部患侧,可帮助确定气胸部位,可用于危重不便搬动又无条件床边拍片的患儿。

(3)血气分析:

轻者无异常,重者可有呼吸衰竭的血气表现。

(4)超声学检查:

可帮助诊断。

4.鉴别诊断(1)先天性肺囊肿:

胸片、胸部CT、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大叶气肿:

胸片、胸部CT、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1.治疗原发病。2.针对不同类型气漏治疗(1)肺间质气肿:

使用呼吸机的,首先尽量保证人机合拍,确保气管插管位置良好;在可能范围内,先增加呼吸频率与氧浓度,以降低吸气压力与呼气末正压;采用较短的吸气时间;严重病例可使用高频通气。让患侧肺部位于低处,有助于严重气肿的自然消退。轻微的肺间质气肿可于数天内自然消退。出生体重<g的婴儿,如出现肺间质气肿,则病死率可明显增高,存活者发生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机会亦较高。

(2)纵隔积气:

纵隔积气常不需加以特殊处理,对肺功能并无多大改变,需加以监测,如肺功能受损则需引流,用呼吸机病人应尽量减低呼吸机压力。

(3)气胸:

临床无症状的气胸可密切观察,对于足月儿可以予鼻导管吸氧12~24小时,以利于气胸吸收,此种方法不能用于早产儿及张力性气胸患儿;严重者应穿刺抽气以缓解症状;对于正使用呼吸器或气胸持续加重(多为张力性气胸)的患儿,可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行持续引流,进针位置一般为患侧锁骨中线上第二肋间。

(4)心包腔积气:

无症状者仅支持治疗即可。然而,对于伴有心输出量降低或心脏功能受损的患儿,则需要紧急以空针将空气抽出。进针位置从剑突下方,针尖朝左肩的方向进入心包腔。

(5)全身性空气栓塞:

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6)皮下气肿:

无特别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图文改编自:

《医院诊疗常规——新生儿诊疗常规》

更多精彩尽在

医院诊疗常规丛书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ljfr.com/jbby/9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呼吸衰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