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呼吸衰竭 >> 疾病病因 >> 正文

打卡第四天丨内科护理学之呼吸衰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8-11-6 3:40:17

呼吸衰竭的诊断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情况下,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可分为:

Ⅰ型呼衰:仅有PaO2下降,PaO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衰:PaCO2升高,同时有PaO2下降。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浅、速,出现“三凹征”。并发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频率变慢且常伴节律的变化,如潮式呼吸。

2.发绀:缺氧的典型表现,口唇、指甲等处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轻度缺氧可出现注意力分散,智力定向力减退;缺氧程度加重,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兴奋症状,如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神志淡漠,幻视、幻听、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现象,称之为“肺性脑病”。

4.心血管系统症状:缺氧早期脑血流量增加,可出现搏动性急性头痛;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表现皮肤红润、温暖多汗,早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二)辅助检查

单纯PaO2<60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并伴有PaCO2>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原则

呼吸衰竭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应用氧疗,纠正缺氧;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原发病或诱因,维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四)护理措施

1.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2.呼吸训练:指导Ⅱ型呼衰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增加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ljfr.com/jbby/8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呼吸衰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