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急性呼吸衰竭 >> 疾病病因 >> 正文

建院90年middot学科大医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6 11:56:26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医院,必定有重点学科为其增加核心竞争力,因此抓好重点学科的全面建设尤显重要。大连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打造了包括神经内科、皮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在内的一批先进品牌学科,为建设健康辽宁、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强化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呼吸内科始建于年,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年被认定为辽宁省呼吸疾病培训基地。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并成为省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实际开放床位张,下设3个普通病房,1个RICU及1个呼吸检查科。目前学科拥有一支以博、硕为主体、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骨干队伍。科室现有医生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8人,技师1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13人、5人有国外留学经历。临床亚专科的设置秉承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疑难病例诊治水平、开展临床技术创新、推广转化医学理念和提高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不懈努力,达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目的。临床亚专科设置齐全,包括肺间质病亚专科、肺栓塞及肺血管病亚专科、感染和呼吸危重症亚专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亚专科,拟建立介入治疗亚专科、肺癌亚专科,基本涵盖了呼吸疾病的主要领域。每个亚专科分别拥有各自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研究方向明确,把握各自领域内的最新医学动向。科室年收治病人数余人次,年门诊量11万人次。每年住院患者中,接近30%患医院转诊,主要收治疑难、急重患者,其中呼吸危重急症如重症气道疾病、大面积肺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大咯血、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占所有住院病例的45.81%,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目前达89.58%。RICU在无创机械通气尤其是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救治急/慢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病毒性肺炎、ARDS,外科手术后撤机困难、各种危重症抢救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大大减少了插管及气管切开的率,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并且极大限度的减少了患者痛苦及医疗花费,目前RICU已成为辽南地区重要的无创机械通气进修培训基地。支气管镜室是全国最早开展支气管镜检查的单位。年均诊疗患者例以上,位居大连市首位。并率先在大连市开展了EBUS-TBNA技术+弹性成像技术+ROSE联合诊断纵膈良、恶性病变,进一步提高了纵膈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呼吸科自年在大连市率先建立睡眠呼吸监测和治疗至今,已经完成近例监测,通过10余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培养和形成一支包括专业技师和医生的亚专科团队,年1月大医一院成立呼吸睡眠诊疗中心,这也是大连市首家睡眠呼吸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室迅速意识到此次疫情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全科紧急动员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各个领域,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会诊、做为医院指导工作的任务,并做出了武汉疫情控制是全国防控工作关键的判断,一月下旬科室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援武汉,2月8日,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次性派出10名医院承担救治任务,2月9日派一名医师奔赴锦州新冠救治中心、一名医师奔赴大连市六院支援。在鄂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0名医生积极医院医疗救治、病区管理、专业培训等工作中,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由其负责的首个开诊病区,为之后开诊的病区做出了表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诊6天即迎来首批出院患者,为队员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呼吸科所负责的病区最后一个关舱,做到了“零死亡、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李艳霞作为首个开诊的A13病区主任,医院辽宁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表现突出,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7月22日,新冠肺炎在大连地区卷土重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再次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赵广东主任担任大连市新冠专家组成员并派出5名医生入驻大连市新冠集中救治中心。其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除了日常诊疗任务,还担起了大医一院新冠肺炎会诊工作,严格把关,妥善安排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入院和救治工作。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生即主动请战,迅速投入工作,她们与疫情赛跑,尽最大努力阻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呼吸科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用坚定不移的敬业精神和毫不畏惧的勇气与病毒抗衡,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近年来,大医一院在全院各学科的积极努力下,营造出学科建设的积极氛围,医院整体学科实力。与此同时,医院在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高瞻远瞩,洞察时势,主动适应环境变迁,强化创新意识及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品牌意识,以领先学科和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赢得了患者与社会的一致认可。未来,大医一院将以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为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省一流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凝心聚力,继续开拓前行,努力打造国家一流学科,为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稿件来源

大连日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ljfr.com/jbby/10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急性呼吸衰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