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剪纸》年第六期刊登了介绍滨州剪纸的文章《滨州的人物剪纸》,详细介绍了滨州剪纸传承人和艺人的人物剪纸作品,图文并茂,很值得一读。
滨州的人物剪纸
江卫民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滨州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滨州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使滨州的民间艺术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风,充分展现了鲁北民众的勤劳、智慧和纯朴憨厚的性格与情趣,具有粗犷豪放、雅朴浑厚的风格。
滨州民间的剪纸作品,有的风格粗犷,古朴浑厚、拙中蕴灵、舒展大方,具有气势雄浑、奔放有力的黄河文化神韵;有的细腻入微,又有清新规整、亲切平和、质朴率真的齐鲁文化风采。
在滨州的乡村、城镇中有众多的剪纸艺人和剪纸爱好者,人才辈出,他们有的剪技熟练、剪法讲究、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有的下剪大胆、粗犷简练、生动传神;有的不用画稿,信手剪来,充分反映出他们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这里的人物剪纸风格不同,各有特点,大都用传统剪法,但刻画人物却也不乏细腻入微,剪纸艺人们用剪刀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人生故事。
吴鸿禧是滨州剪纸老一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今年已93岁了。他的作品《文明村》表现了地处石油产区的文明新农村人们的甜美生活,“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有才能的知识男女青年来农村找对象,安家落户,投入新农村建设。
杜秀贞(.9-.10),滨城区后杜家村人,她的剪纸中融入了故事性,个人风格凸显,粗犷、豪放、自然、率真的特点让她成为当地传统剪纸的代表人物。经历了漫长的八年抗战,她由感而发,创作出一组组生动的抗战题材剪纸作品,送郎参军,八路军打鬼子,人物夸张的表情、战斗时持枪的动作、八路军和日本鬼子的穿着都非常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八路军的爱戴以及对日本鬼子的憎恶。
作品《走亲戚》,杜秀贞大胆地删除了赶车人,突出了母女情,一路上母女二人家长里短啦个不停,拉车的牛都踏步不前,回过头来倾听母女的笑声。车后还跟随一只不嫌家贫的卷尾小狗,又增添了一番乡村情趣。用吴鸿禧先生的话来讲,是“既剪出‘画’又剪出‘话’,还剪出了‘事’。”
王德荣(80岁),自幼继承祖传手艺——民间剪纸和针绣。作品《乡村生活记忆》,讲述了作者自幼在农村长大,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踢毽子,长大后学着干农活、赶着牛犁地、做饲养员;当上妇女队长后带着大姑娘、小媳妇干得热火朝天,农闲时和晚上到扫盲班学习文化,逢年过节时排演一些古装小戏;最大的乐趣还是剪纸,一有空闲就和姐妹们聚在一起剪纸。
兰福梅(64岁),滨城区堡集镇大营兰村人,受家人启蒙,自幼学艺。作品《上梁大吉》曾经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从前,在北方农村都是用土坯来盖那种平顶的房子,冬暖夏凉,非常好住。盖房子是大事、喜事,而上梁(又称上花檩)是盖房子的重要环节。作品展现了作者儿时的乡村记忆:盖房上梁时主人烧香、敬神、放鞭炮、祈福保平安等富有农村特色的风俗习惯。
徐爱华是一位80多岁的离休干部,她的作品《卖菜》:卖主老汉似乎在“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遇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买主的质疑,在讨价还价,真可谓是“言简意赅”。
刘桂兰(.3-.10),沾化县古城镇丁范村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女能手”。剪纸作品《老区妇女耕作图》,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渤海老区人民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男人们都支前去了前线,后方留下了妇女、老人、孩子,他们承担起了繁重的农活,种地推磨、纺线织布,一切都为了为了支援前线。当时担任妇女代表的刘桂兰,触景生情,创作了这组剪纸。
她为首届沾化冬枣节创作的《冬枣丰收了》,以剪刀刻画了一组身背刚刚采收的满篓冬枣、打着腰鼓,扭着秧歌的姑娘、小伙,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面,展现了人们在冬枣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人物刻画细腻,舞姿轻盈,姿态优美,令人拍手叫绝。
作品《牧童图》则刻画了一对放牛归来,给牛饮水的小孩子,展示了一种自然美、心灵美的场景,
刘桂兰的剪纸作品样式独特,情感率真,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作品《玉堂春》是她从大伯哥收到的一个瓶子上发现这一组画很美,就参照着画了出来,并剪制出这组生动传神的戏曲人物。
耿延祯(71岁),博兴县博兴镇北关村人,出身于蓝印花布世家,从事剪纸艺术已有40多个年头。
剪纸作品《钟馗南山役鬼图》愣是把驱鬼的钟馗刻画成驱使小鬼抬轿巡山,小鬼不再是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反而是扮着鬼脸偷着乐,整幅作品诙谐幽默,生动可爱;他为渤海革命纪念园设计的大型剪纸壁画《粮丰林茂和谐滨州》非常壮观:牛羊满坡,轮船下海,飞机上天,阳信的鸭梨、沾化冬枣,黄河大桥、音乐广场、中海景区,盛产石油的油田,还有工农兵学商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跃然纸上,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滨州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耿延祯对蓝印花布制版技艺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因此,自然而然地将大量蓝印花布的元素融入了剪纸作品,同时又大量使用蓝色宣纸来制作作品,既是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又有清新明快、典雅大方的蓝印花布韵味,这在剪纸艺人的作品中是很罕见的。他还用不同材质的纸放在一起,同时来进行刻制,蓝色或红色宣纸成为剪纸作品,厚一点的版纸刻出来经用桐油做特殊处理后,用来印制蓝印花布作品,如《十二生肖图谱》《董永和七仙女》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同版不同类的作品。
刘根英(76岁),家住滨城区李赞皇村,是当地出了名的剪纸巧手。山东省滨州市是棉花主产区之一,这里有周恩来总理亲自树立的“棉区的一面红旗”——杨柳雪村。剪纸作品《棉区农家乐》是刘根英以亲身经历创作的,由“广阔天地”“农家乐”等六幅组成,表现了棉区农村妇女下地耕作、拾棉花、纺棉线、做赤脚医生,养鸡种花种果树、闲暇时间拿起剪刀剪纸的场景,用充满乡土气息的剪纸来装点了恬静、惬意的田园生活。
这些作品剪的都是作者自己生活经历、劳动场面,都是有感而发,把心里想象的样子剪了出来,作品细腻,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www.txbyjgh.co[详细]
虽然还没有到农历八月的时候,但是我已经非常怀念八月炸的味道。这种果子名叫[详细]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www.txbyjgh.co[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