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扭秧歌 >> 扭秧歌介绍 >> 正文

文艺表演代替烟花爆竹东平县梯门镇移风易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29 0:34:34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齐鲁网泰安3月3日讯“我们是让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为舞者提供舞台,让群众拍手称快,共度一个美好的元宵佳节!”正在和群众一起观看表演的东平县梯门镇党委书记牛东高兴地对记者说。正月十五,泰安东平县梯门镇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各村秧歌队、锣鼓队、广场舞队,广大文艺爱好者、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登上舞台,载歌载舞,现场洋溢着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

梯门镇元宵节联欢活动由镇文化站联合团委、妇联、工会共同举办,共有12个表演队伍参加,演出18个节目。活动的举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给全镇群众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送”“种”结合强文化

近年来,梯门镇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梯门镇新建道德文化主题广场一处,弘扬好人文化,在镇驻地显要位置设立“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大型标识多处,粉刷文化墙平米,实现了全镇42个行政村文体广场全覆盖,80%以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随着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全面加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更加迫切,广大文艺爱好者、广场舞爱好者希望多得到一些展示的平台。为满足群众热烈期盼,梯门镇计划在年举办元宵节文艺联欢等多项活动,进一步丰富精神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满意度。

“我们坚持送种结合,一方面组织好县里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百姓大舞台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我们搞好自己的文化带头人培训,多举办梯门镇的文化活动。”梯门镇文化站长王艳红介绍。据悉,活动演出人员全部为梯门镇本地村民,既有“划旱船”“扭秧歌”“抬花轿”等民俗活动,又有广场舞、扇子舞、戏剧、快板等才艺展出,可谓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经常纷呈。

移风易俗树新风

此次联欢活动分两个阶段开展,上午各村在镇驻地集中表演,下午回村演出,西芦泉村邀请端鼓戏社参与举办热闹的联欢晚会,海子村通过专业演出和抽奖的方式吸引了周边村民前去。文艺演出让村民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绿色元宵、文明元宵、团圆元宵。“过去元宵节镇上没有什么活动,只能喝喝酒、打打牌,放放炮仗,现在大家都忙着去看表演,过得很有意义”西梯门村民说道。

放鞭炮往往是闹元宵的“必备”项目,今年,东平县梯门镇向全镇居民发出倡议书,号召不放烟花爆竹,禁止点“孔明灯”。镇宣传、民政部门也巧抓时机,组织人员身披“移风易俗”绶带开展了宣传活动,共发放倡议书余份,接受群众咨询余次,引导人们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过节和红白事办理方式。小品《王麻子相亲》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讽刺了高额彩礼的现象,获得了阵阵掌声,广场舞《农村人乐得好潇洒》、快板《新旧结合听我说》等节目则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志愿服务暖人心

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上,有一群人非常引人注目,他们身穿红色马甲,年轻的面孔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民俗表演中,有他们担当旗手、举牌礼仪;舞台演出中,他们忙前忙后为大家服务;宣传活动中,他们身披绶带,发放倡议书,微笑中告诉大家今年元宵节不放鞭炮,倡导文明的过节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就是青年志愿者。此次联欢活动共召集30名青年志愿者,大多是高校和中学尚未开学的学生。在梯门镇团委的领导下,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慈善活动、文艺表演的各个角落,用青春的汗水书写着美丽的篇章。

元宵佳节,初春的山乡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在人们幸福笑容中,春意更浓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ljfr.com/jbby/13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扭秧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